朱民:未来5年,如何成为赢家?
2020-01-26 08:33:3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来源:格上财富-头条号

作者:朱民

来源:参加学院

编者按:

这一年注定不普通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。

从历史上看,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往往是一个经济体迎来命运分叉的时刻,挑战巨大,同时也满载机遇。

此外,人口、气候、科技等多股不可逆的外生力量也正在对当下的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,变化已经发生。

在朱民的分析中,“结构”是关键词。“在结构性变化到来的时候,趋势根本不值一提……结构的变化会在根本上颠覆所有的行业和产业,唯一的生存者是能看到未来、能看到结构的人”。

他在公开演讲中曾不止一次地强调,必须“两条腿”走路,一条是大规模的改革开放,引进竞争;另一条是引进科技,因为服务业是未来科技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和5G应用最为宽广的领域之一。

以下,祝开卷有得。

我们谈宏观经济形势通常都是谈增长速度、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等,这些很重要,但也不重要。之所以说它们不重要,是因为趋势的波动永远存在,它对企业的影响没有那么大。在结构性变化到来的时候,趋势根本不值一提,结构可以在根本上颠覆今天的一切。

过往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成功,往往是因为抓住了机会,但在未来五年,有多少人能活下来很难说。结构的变化会在根本上颠覆所有的行业和产业,唯一的生存者是能看到未来、能看到结构的人。

所以,我们需要放下所有的过去、所有的成功,从趋势式的思维方式转变成结构式的思维方式,看未来、看结构。未来所有的机会都在结构性变化之中,趋势没有任何意义。过去之所以有意义,是因为它存在于未来,如果你抓不住未来,你的过去就没有了价值。

01 最根本的结构变化:中国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

中国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根本的结构变化。我们常把它看成一个趋势,但其实是一个结构,产业结构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根本性调整。

过去40年,中国人均GDP从178美元增长到今天的10000美元,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奇迹,全球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连续增长40年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的GDP增速也在从2008年前的高峰开始往下走,目前已经降到了6.2%左右。

很多人担心GDP增速会不会继续下滑,但我认为,速度不重要。根据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,经济增速随着规模增长下降是必然的。今后几年速度会继续下滑,但这不足为惧,这一过程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。我们要抓的是结构,不是速度,理解这一点特别重要。

但从另一方面来说,这个节点十分关键。历史往往在到达人均GDP 10000美元的时候开始分叉:如果能跨过这个点继续增长,就能进入韩国、台湾省的轨道,成为高速发展的国家;如果跨不过这个点,就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,像马来西亚、墨西哥、巴西等国家,人均GDP在达到10000美元之后的50年内都没再发生变化。

因此,增长不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必然的过程,有无数的教训、无数的故事。站在当下这个时点,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是我们是否可以绕开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,所以我一直认为,今后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决定了未来50年的经济增长。

怎么走过这个阶段?我们看了无数资料,对比了无数国家的经验,所有问题归纳起来,最核心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。

全世界所有经济体都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产业结构的调整,即:农业人口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和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一直在下降,从80%降到5%、6%;制造业的这两个数字则是先从低到高,再往低走;只有服务业是不断往上走。

既然所有的问题都是结构改变,那么能否跨过10000美元的关键点就可以归结为:能否成功转型为服务业经济并继续往前走。这也是最大的挑战。

中国的发展没有例外。

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开始,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0%多下降到今天的10%;工业一度从30%、40%增至50%,又降至今天不到40%;服务业从25%左右升到了今天的52%。

具体到服务业,2014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,2014年之后如果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年都增加1%,10年以后服务业将占到中国GDP比重的60%以上。

但问题也恰恰出现在这里。

工业的劳动生产率高,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,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,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更是急剧上升,目前已经比服务业高出30%。换句话说,因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,我们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服务业,就会损失0.3个百分点的劳动生产率。因此,如果这个趋势不改变,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定下滑,而且是比较大幅度的下滑,这就会使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变得更加困难。

如此一来,问题就变成了:如何才能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?

我们把服务业分成两类:一是市场性服务业,如金融、酒店、商业;二是非市场性服务业,如教育、医疗、政府服务。分析发现,市场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不断上升,非市场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却持续低迷。其中就存在希望。

比如,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较,就金融、商业等开放性、竞争性的服务业而言,中国并不落后,但也存在空间:计算机和商务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,比如咨询、外包、物流服务等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特别低,因为传统上我们没有工业服务业的概念,工业服务基本在企业内部,没有独立出来,目前已有开始独立的趋势,这在未来是很大的空间。

总而言之,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是经济结构转移,经济结构转移是从工业转向服务业,而服务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,其中最核心的是提高那些还没有充分竞争、还没有开放的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。

以上就会带出未来5~10年的重要政策导向,带出未来开放的巨大的新领域。

02 人口老龄化:经济结构将被彻底改变

在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,我们还能发现一些重要的外生变化,一些不可逆的我们只能接受的变化。

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人口老龄化。

全世界的人口仍在继续增长,目前是74亿,估计到2100年会达到112亿。同时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衡,发达国家、新经济国家的劳动力供给(15岁~64岁)在2008年前后达到高峰,2040年前后进入负增长;而南部非洲的劳动力人口在急剧增长,2070年达到高峰,每年仍有70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。

在此背景之下,全球人口出现老龄化。我们用2050年的增量人口减掉2015年的人口,可以直观地看到增加的人口在哪个年龄段:2050年全球人口会增加24亿,人口增加最多的三个年龄段是60岁、70岁和80岁。一个极端的例子,2050年日本所有的新增人口几乎都将集中在80岁年龄段。

具体到中国,2013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今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.3亿。到2050年增加最多的人口在60岁、70岁、80岁年龄段,60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全部是净减,减得最多的是40~49岁和20~29岁的人。再往前看15年,2035年的净增人口在60岁和70岁,50岁年龄段的人口在2035年已经开始净减。

老龄化会给经济带来很多影响,举三个例子。

第一,劳动力的供给变成负增长,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再维持;

第二,老年人成为社会的主流,老年人的消费将主导未来的消费结构,并由此主导生产,这会在根本上改变消费和生产结构;

第三,老年人越来越多,年轻人越来越少,今天是5个年轻人养1个老年人,2050年是1个年轻人养1个老年人,养老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,到了2046年、2047年,美国的医疗系统也许将面临崩溃。

以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为例,在1994-2016年的20多年里,建筑业、制造业、其他服务业、金融与保险、农林渔业都在萎缩;社会活动、专业及科技活动、信息和通信、住房租赁、房地产业在增长。在政府支出中,医疗卫生支出在不断上升,军费、研发、公共教育等其他支出没有变化或下降。

老龄化在20年间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经济结构。比如房地产业,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之后,日本的房屋开工数和新建数急剧下跌,房价也在经过火山式喷发到达90年代的高度之后急剧下跌,再也没有回来过。我们都说这是泡沫,但如果是泡沫,一定有波动和反弹,但日本的经济却从此一直下滑,原因就是老龄化。现在回头看,我们看到更多是老龄化恐慌,当泡沫触发了老龄化的恐惧,房地产崩盘式的下滑便不可避免,而且永远不可能再回去。

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的外生变量,对我们的冲击特别大。

03 气候变化:所有产业都将大洗牌

我们对气候的变化关注比较少,往往认为那是非常遥远的事情,但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未来,而且是近期的未来,同时也在改变整个经济结构。

根据分析,如果我们不能将温度在50年后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℃以内,全球都将变得不宜居住,除了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。50年在人类历史上是很短的时间,为什么环境会如此急剧地变化?因为碳排放。200年前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,能源用量急剧增加,碳排放变得不可遏制。

如何解决?一是减少包括新能源在内的能源消费;二是提高能源效率。这两件事会在根本上对今天的所有产业进行洗牌。

来看中国。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来看,中国是日本的5倍,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。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中国能走到全球平均水平,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我们要减少能源使用、改变能源结构,这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行业和产业的诞生。

比如,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会持续上升。

比如,与环保有关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不断增加,未来的楼一定跟现在的楼不一样,它们一定更环保,中国的投资总额也将超过美国。

比如,全球再生能源的投资将持续上升,尤其是太阳能的发展非常快,成本也在急剧下降。南非用太阳能产生的1度电的成本是1.3美分,也就是1毛钱。1毛钱是什么意义?我们的水电是2.5毛钱,火电是3毛钱。德国之所以把核电站全部废掉,是因为他们在北非建立了巨大的太阳能电站,太阳能电的价格已远远低于核电。不要说煤,天然气都是过渡的,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抵挡1.3美分每度电的价格。

比如,储能正在成为一个崭新的行业,电网未来会在根本上被颠覆,从目前集中的大电网变成分散的分布式电网。

根据现在的规划,2050年中国将实现零碳排放,这将给很多行业、产业带来根本性变化。

以新能源汽车为例,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非常快,但电动车与混动车加起来占新车总量的比重只有1.12%,而中国现在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,新能源汽车的比重要达到40%。背后是两个动力:一是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全球领先,希望把它做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;二是环保的需要。目前,中国已经保有全世界新能源汽车存量的50%。

那么,未来还有传统的汽车行业吗?发动机制造企业还有未来吗?电池行业也面临颠覆……整个产业链都会发生洗牌。

04 未来已来:人工智能和5G正在颠覆世界

除老龄化、气候变化之外,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的不可逆的外部力量还有很多。其中,人工智能和5G与企业的关系最为密切。

我做过一个智能金字塔,最底层的是计算、记忆力,计算机完胜人类;感知、视觉、听觉是人最基本的功能,计算机的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、自然语言认知已经跟人类差不多;再往上,计划、决策也是计算机的长项,比如一场暴雨让机场瘫痪,以前要花十几个小时调度,现在智能化系统两个小时就能让机场进出正常。

我们现在不知道的是,机器能否有认知能力,能否有理解、洞察、推理。所有人工智能到现在为止是基于关联性,不是因果性,而人类决策的基础是因果关系。另外,机器是否有创造力,是否能像爱因斯坦创造相对论公式一样,创造出一个超级东西,以及机器是否有智慧,都还是未知。

目前,在逻辑、顺序、分析等左脑主导的理性功能方面,基本已经可以数字化,人工智能已经有了无限运用的可能。目前,人工智能正在面临从感知到认知的临界点突破,在右脑主导的直觉、感性、创造等功能上,还有待进一步探索。

我参与了深圳市政府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制定,参观过无数企业之后将人工智能应用总结为10个模块,代表了10种应用技术,都是成型的技术、成型的模块,市场上可以随处买到,只要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即可。

基于以上10大技术模块,我们每个技术都能做出100个产品,最终做出了拥有1000个供应商的成熟产业链系统。

在深圳研究人工智能时我一度纠结:我看到了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,但我没有看到规模。作为一个经济学家,我关心规模、关心宏观。

但现在5G出现了。5G可以把时延降到1毫秒,而人在刹车时最快的瞬时反应也要6毫秒,机器的反应变得可以比人快,从而使无人机、无人驾驶、远程医疗真正成为了可能。最重要的是,5G是基础设施,一旦基础设施搭好,人工智能就可以飞了。

所以,当人工智能与5G相加,我们第一次发现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开始打通。

比如,我们在深圳看到过智能操作的机器人,通过感应器能够产生无数数据,这是第一次能在车间水平产生数据,与之相比,人的数据微不足道。数据通过物联网进入大数据,基于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储存和优化之后,再回去改变和操纵物理世界。

这是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第一次实现相互融通、自由进出,这会在根本上改变一切。

最关键的是,整个优化的过程不需要人的参与,全部由机器在云上进行。可以说,这是人类第一次可以完全依靠机器实现无限的迭代和优化循环。此前,我们是先通过结果进行人工判断,再去改变程序、工艺,再去优化流程,这一切都被彻底颠覆了。

总之,AI+5G正在给包括制造业、物流、金融、农业、医疗、汽车、家居服务等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改变。

05 未来两条路: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

如果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往前走,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是关键,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只有两条路。

一是开放。

当这些巨大变革到来的时候,我们的政策就是继续改革和开放,引进国际竞争。比如中国已经宣布要进行一系列金融改革开放,医疗在开放,文化在开放,电力、民航、铁路、石油等领域也都在开放。开放是必然的,它跟中国未来的根本命运连在一起。

二是科技。

中国已经把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,从理论到产业都发展得非常快,我们希望2025年、2030年能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心。

5G方面,中国现在有370万个4G基站,占全球基站的50%以上,是全球唯一的4G国家。考虑到全球竞争的格局,我们的5G发展也在提速,准备在2年内将5G覆盖全国,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5G国家。

1G到4G是线,5G是面,5G是根本的颠覆。从2020年开始一直到2050年,AI跑在5G上,构成IoT(物联网),剩下的就是企业在上面跳什么舞。

今天全球73亿人口,全球智能手机有70亿台,是十亿级的。物联网是千亿级万亿级,至少可以把1000亿级的东西连起来,这是今天所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100倍。

将所有东西放在一起,这个世界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。外生的人口和气候变化是不可逆的变化;内生的中国经济从人均GDP10000元走上15000元的高收入阶段是未来最重要的大势。在内外力的冲击之下,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,未来一切东西都将在碎片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结构。

在结构重组过程中,谁看见未来,谁看见结构,谁就是未来的赢家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